东楼村是广东省级古村落,位于仲恺陈江街道西南部。元末明初,洪、冯、杨、奚、吴等姓氏先后在此结庐而居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。直到明初袁姓族人迁移到该地才正式形成村落,取名“东流村”。
因该村坐落于东流河的东岸,且水患频繁,几乎每家每户都建有阁楼,故取名东楼村。
该古村落现留的建筑遗址是东楼村重要的文化遗产,尤其以古围墙、洪氏祠堂、袁氏祠堂、冯氏祠堂、三姓公祠、泰兴大屋最为典型。
古围墙
东门门楼。
西门门楼。
据说清末东楼村为了防范山贼外敌来袭,便建造了围墙和炮楼。炮楼始建于清末,如今古围墙则剩下东、西门楼两部分。东门门楼正方有一石匾刻着“紫气东来”四个字,为端正的欧体字。
洪氏祠堂
又名为敦煌堂,通面阔10米,通进深36米,三进式。
袁氏祠堂
又名汝南堂。位于东门,始建于明正德年间(1506—1521年),近30多年重建、重修,201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冯氏祠堂
又名始平堂,建于西门。据传冯姓建祠堂时,请风水先生选址,认为建祠应在冯姓聚居地中间,能聚集人气、财气。
三姓公祠——侯王宫
东楼古村落外围有一座庙宇,名侯王宫,为三姓公祠,是清康熙年间(1662—1722年)(袁、冯、洪)三姓族长为增强东楼村的凝聚力而兴建的,作为三姓集体活动场所。
古榕树
村内6棵百年以上的古榕树,是古村落历史悠久的“见证人”。它们守护着村里的一代又一代的子孙。
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,东楼村仍散发着悠远的历史韵味,吸引了不少旅游爱好者。
摄影:严永忠
摄影时间:2012年8月
文件下载:
文章来源: 惠州市档案馆 编研部